7月13日至19日,70200app永利艺术设计学院“强国有我,与爱同行”实践团在南宁市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开展了以“增文化认同力 铸民族团结心”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当地青少年增强文化传承意识,丰富当地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安置区群众文化归属感、获得感以及文化认同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为实践团出发前合影
破冰活动暖童心,文化传承启新篇
7月14日,实践团在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了一场破冰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数字抱团”“团队接力赛”等一系列趣味游戏,提升小朋友们的热情,拉近了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社区小朋友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图为小朋友们参与“数字抱团”游戏
实践团通过“非遗手工课堂”、景观美化设计绘画课堂,向小朋友们介绍竹编扇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其文化内涵。小朋友们亲手实践,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竹编扇,更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景观美化设计绘画课堂中,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所学,将民族元素与绘画设计巧妙结合,带领小朋友们一同在帆布袋上作画,让小朋友通过绘画感知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后期的社区景观美化设计实践活动奠定了绘画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小朋友们制作竹编扇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指导小朋友们进行绘画
7月16日,实践团组织小朋友们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族趣味运动会。运动会设置了背篓绣球、踢毽子、滚铁环等项目,让小朋友们通过参与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深入了解和感受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图为小朋友在参加背篓绣球运动项目
实践团邀请隆安壮族排歌第六代传承人——林卓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壮族排歌现场教学活动。通过开展“非遗”传承人进课堂活动,拓宽小朋友们学习和了解当地传统文化的视野,激发小朋友们对壮族排歌的兴趣和热爱。在学习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们一同掌握了壮族排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为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独具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实践基础。
图为隆安壮族排歌传承人林卓利老师进行现场教学
安全防线筑和谐,禁毒教育入人心
为增强安置区青少年、老年群体的安全防范意识,实践团在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了自护教育和防诈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主要针对社区的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实践团成员们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如电话诈骗、网络诈骗、中奖诈骗等,提醒他们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提升防范意识,学习反诈防骗知识。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还向小朋友们传授了自救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介绍常见诈骗类型
7月15日,实践团带领小朋友们前往隆安县禁毒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活动过程中,讲解员为小朋友们讲述了虎门销烟的历史,向小朋友们展示常见毒品的类型,并通过真实的案例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小朋友们增强对毒品的警惕和防范。实践团联合讲解员还组织小朋友们通过VR模拟体验环节,让小朋友们身临其境,深刻体会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为社区筑牢安全防线,构建和谐社区环境贡献了青春力量。
图为小朋友体验VR模拟禁毒场景
社区美化显成效,实地调研听心声
7月17日,实践团在震东社区广场开展了社区景观美化设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一起为社区便民椅绘制民族图案,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中。在绘画过程中,成员们不仅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还耐心指导小朋友们如何配色和构图。小朋友们兴奋地拿起画笔,在凳子上尽情挥洒自己的创意和想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一幅幅充满民族特色的图案呈现在大家眼前,为社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在椅子上绘画
绘画装饰前的椅子
绘画装饰后的椅子
实践团还在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活动,向社区成员发放了中华文化传承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实践团收集到了丰富的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文化传承调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助力当地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奠定基础。实践团成员们将以实际行动,持续关注社区的文化发展,积极为社区提供文化服务和支持,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社区进行中华文化传承调研
成果展示显担当,踏上归途再启程
7月18日,实践团在社区内的日间照料中心举行了社会实践活动结课汇报展示。活动现场,成员们通过展板、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他们在活动期间所取得的成果和收获,包括非遗文化产品展演、自护教育情景剧、非遗教学成果表演等,一系列精彩的节目让小朋友和家长们大饱眼福。
结课展示合影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强国有我,与爱同行”实践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责任与使命,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与担当,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团将继续秉承“强国有我,与爱同行”的信念,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