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第九期“新时代·新学工”三方论坛在我校举行
时间:2025-03-21 作者: 来源:


 

3月19日上午,第九期“新时代·新学工”三方论坛在我校四教二楼报告厅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吴丹出席本次论坛,广西大学学工部部长谢能重、广西民族大学学工部部长钟华、南宁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陈宗武、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部长蒋梅玲、内蒙古财经大学学工部副部长辛平,我校宣传部部长周舟、学工部副部长主持工作杨海基,以及六所高校辅导员、学工代表共157人参加本次论坛。

 

本期论坛的主题是“AI赋能学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五所高校代表围绕主题作主旨发言,现场学工同仁针对发言开展交流研讨。

 

三方论坛现场

论坛活动以欢快的广西民歌《赶圩归来啊哩哩》开场。我校辅导员为骨干的教职工艺术团声匠组合载歌载舞,既喜迎论坛开讲,也为即将到来的“三月三”预热,唱响民族团结歌,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场歌舞《赶圩归来啊哩哩》

吴丹副书记为本次论坛致辞。她对区内外五所高校学工队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过去八期“新时代·新学工”三方论坛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肯定,同时,围绕“AI赋能学生工作”寄语学工团队:希望我校与各兄弟高校携手并进,共同打造智慧学工新生态,开创育人工作新局面,让AI成为辅导员的“智慧外脑”,以数据跑腿代替人工跑楼;让AI成为学管队伍的“预警雷达”,通过情感计算及时捕捉心理波动;让AI成为育人体系的“创新引擎”,用虚拟仿真技术让思政教育“活起来”,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吴丹副书记致辞

五所高校的10位辅导员聚焦主题作主旨发言。大家结合所在校院的特色特点和个人的专业专长、工作实践,或选取学生工作中的“小切口”分享AI赋能的具体实践经验,或从技术层面分享学生工作数智生态建设经验,或分析探讨AI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理念、应用范围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伦理边界,既有思考的启迪,又有思想的碰撞。参会老师就相关内容即兴向主旨发言老师提问交流。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书记杨洋作主旨发言

 

广西民族大学材料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罗少科作主旨发言

 

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刘雅楠作主旨发言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班彪华作主旨发言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龙思宇作主旨发言

 

广西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书记邢凯作主旨发言

 

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团委书记黄洪辉作主旨发言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学工干事兼团总支书记黄海萍作主旨发言

 

我校管理工程学院辅导员黄振威作主旨发言

我校管理工程学院辅导员黄振威老师以《AI赋能大学生社会实践》为题,从AI赋能实践选题、方案设计、过程执行和成果转化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将AI应用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探索。他通过AI技术的加持,对社会实践活动全流程进行解构与重组,形成“需求—执行—评估—进化”的闭环智能系统,以此帮助师生将更多精力放到社会实践中彰显人文关怀的部分,探索智能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该有的样子。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梁腾升作主旨发言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向阳花工作室主持人梁腾升老师聚焦《AI技术在资助宣传工作中的应用探索》,现场展示了向阳花工作室以AI人技术制作的资助宣传视频,分享了将AI技术应用于资助宣传文案撰写、视频制作、海报设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就AI技术在加强资助精准识别与动态管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心理关怀和成长追踪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与会老师提问交流

最后,六所高校的学工领导分别围绕本期论坛主题,分享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参会感想。大家一致认为,AI技术既为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需要全体学工同仁积极拥抱变化,主动参与作为,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同时,务必始终牢记AI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与学生保持心与心的沟通,用爱与责任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广西大学学生工作部谢能重部长发言

 

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工作部钟华部长发言

 

南宁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陈宗武部长发言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蒋梅玲部长发言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生工作部辛平副部长发言

 

我校学生工作部杨海基副部长发言

 

我校宣传部周舟部长发言

 

合影

“新时代·新学工”三方论坛由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与70200app永利的学生工作部(处)共同主办,每年定期由三所高校轮流办会,旨在加强高校间的学生工作交流互鉴。论坛定位为区域校际高水平学生工作创新论坛,注重有形有感有效,以专题交流、主旨分享、观点探讨、实地学习等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形式进行深度研讨交流,加强互学互鉴,共同推动高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 为了您能够更好的使用和体验本站点内容,我们建议您使用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或使用 谷歌、QQ、360(非兼容模式)、火狐FireFox 等其他浏览器并更新至最新版本!
学 生 科 : 3840017                     心理健康中心 : 3831523                     邮箱: jyxuegongbu@163.com
宿 舍 科 : 3392389                     易  班  中  心  : 3394952
资助中心: 3851428                     学 生 档 案 室: 3834065                     技 术 支 持: 学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