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走进广西建院《每周一读》,我是党委学生工作部刘晗蓓老师。
古人说:“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毛主席的诗词正是如此,毛泽东诗词创作于披荆斩棘的革命征途,书写于血与火的战场,栩栩再现了中国革命各个阶段的历史画面,堪称一部鲜活的中国革命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学习诗词背后的党史故事,汲取奋进力量。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写于1935年2月,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的《诗刊》上。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毛主席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主席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毛主席用诗笔会就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勾勒了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壮大的轨迹。读其诗词,不仅能回溯历史,重温“九死一生如昨”的峥嵘岁月,更能领略在20世纪风云变幻的神州大地上,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创建伟业的精神与情怀。“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凝练概括,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思想光芒,鼓舞我们不忘初心,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执着的努力、更乐观的态度,战胜一切困难。

▲ 党委学生工作部 刘晗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