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走进广西建院《每周一读》,我是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师刘荔源。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家”和“国”始终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明代思想家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当时读书人心怀天下的座右铭。从《礼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怀天下的担当;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舍生赴死的豪迈,无一不体现出一代代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
而今天,我们的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一场“大考”,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一个个中华儿女,有人克服重重困难逆行坚守岗位、有人穿梭于街道和社区之间担当志愿者、有人卧病在床依旧勤学苦读、还有更多的人如你我,守护自己和家人,用“宅”为抗击疫情做贡献……作为这场疫情的亲历者,十八九岁的你们一定明白,我们与祖国生死相依!只有守护好我们这个大家庭,才千千万万个幸福的小家;只有担负起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重任,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让我们一同吟诵古人的家国情怀、学习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第一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hù),守卫。
夜阑:夜深。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穷居孤村,卧床不起,我不是哀伤自己的处境,只是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深了,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在梦中我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远方。
第二首《送吾儿赴武汉战役》
李浩
风萧萧兮易水寒,不计安危赴国难,
恨无子嗣承祖志,幸有爱女学木兰。
武汉城头愁云重,荆楚大地苦雨涟,
瘟疫横行民谁救,白衣天使挽狂澜,
玉腕轻舒拂长袖,除却阴霾焕新天。
父女原是相依命,儿行千里此心牵,
时时扶杖倚门望,置酒布宴待凯旋!
大年三十,这本是每一个中国家庭阖家团聚的日子,但今年许多医院微信群消息不断:报名支援武汉!一名28岁的护士李宗育毫不犹豫:“我未婚,父母未老,无牵挂,我去!”
爱女学木兰,年迈的父亲写下诗篇,纵有千万个不舍,他只能对女儿道声珍重!因为他知道,只有国家的平安,才有亿万个家庭的幸福!
家很小,是每个人心中的牵挂;国很大,孕育滋养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我们从浩瀚的中华诗文中,读懂了家国情怀的含义;从先人的故事里读懂了他们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我们还要从当代青年的引领中,用实践和奋斗,践行对祖国、对人民的使命担当!
更多内容请关注“广西建院学工部”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