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

正文

夏季卫生防病温馨提示

发布部门:后勤管理处(安全保卫处)  发布时间:2021-06-21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同时是各种蔬菜、水果、水产品大量上市的季节,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如果稍不注意,就容易“病从口入”,患上肠道感染性和(或)肠道传染性疾病,为帮助广大师生员工平安顺利地度过炎热的夏季,尽量避免遭受疾病的侵扰,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身体投入到工作学习生活中去,现就夏季卫生防病等方面温馨提示如下:

  一、预防肠道疾病

  (一)勤洗手。手是肠道传染病传播过程中重要的媒介物之一,脏手可通过污染食具、食物传播肠道传染病,把手洗干净是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饮用水管理。未煮沸的水都认为是生水,在生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物和微生物,有寄生虫、细菌、霉菌和病毒,其中就有造成肠道传染病的致病微生物,一定要避免饮用生水。

  (三)不吃污染、变质和清洗不干净的食物,生食瓜果要清洗干净、削皮,建议减少进食生冷食品,可以多食大蒜等保健食材。

  (四)不要购买三无食品(经营者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无健康证)。不要暴饮暴食,以防病从口入。

  (五)做饭时要做到生熟刀案、容器分开,熟食和生食一定要分开存放,烹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物主要为生鲜食物中的寄生虫(虫卵和幼虫)、细菌、病毒等。如果不能做到生熟分开,生鲜食物上的生物性污染物就会在食品上交叉污染,容易造成肠道传染病。

  (六)适当饮用一些含盐、含钾的清凉、卫生饮料,以驱暑解热,保持身体水电解质平衡。

  (七)遵守作息时间,按时进餐就寝,预防低血糖等疾病。

  (八)养成有病早就医的习惯,以便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九)日常做饭,尽量本着吃多少做多少的原则,尽量不剩饭菜,未吃完的剩饭菜务必冷藏保存,再次食用时一定要煮熟煮透。

  (十)外出就餐选餐馆,卫生等级看标牌。 大家在选择餐馆时,尽可能地选择卫生放心的A级、B级餐馆,不要选择卫生质量较差的D级,以免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 

  (十一)夏天喝冷饮不能无节制地猛吃猛喝,这样容易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容易造成胃肠道正常菌群的失调,降低机体抵抗力,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十二)不要食用有毒有害变质食品,如发芽马铃薯、鲜黄花菜及其他食品和调料。加工豆角、生豆浆时,一定要烧熟煮透,防止食物中毒。

  (十三)切勿生食水产品,水产品包括鱼、虾、蟹、贝、螺等多种水生动物的多个品种。虽然生产的水域不同,但是在食用时都要充分加热,煮熟蒸透后食用,忌贪图“鲜”、“嫩”而生食或半生食用。

  二、夏天防暑降温小常识

  (一)夏季应及时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或淡盐()开水,少喝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特别是冰冻饮料,过量饮用容易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功能和食欲。

  (二)大量出汗、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不宜马上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 宜少量多次补充水分。

  (三)宜适当进食梨、西瓜等水果,可饮用一些消暑清热化湿的凉茶,绿豆汤、菊花茶、酸梅汤等也是理想的消暑饮料。

  (四)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五)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六)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睡醒后周身不舒服,反而感觉更加困倦。

  (七)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短暂性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八)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摄氏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摄氏度以下。

  (九)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佩戴时,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