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3.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4.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春季由于早晚温差大、人体免疫力及呼吸道系统抵抗力也相对较低,因此,上呼吸道感染在春季最为常见,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二、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 流感(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到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也伴随着眼睛干涩、喉咙干燥、轻微的喉咙痛,除了上述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有时也会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2.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它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达39-40℃,可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在发热2-5天后出现皮疹,2-3周消退。病毒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3.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4.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者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好发于1-5岁小儿
5. 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有突发发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神志障碍、抽搐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6.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患者被感染后,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会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腮腺肿大可持续5天左右,以后逐渐减退,病程约7-12天。腮腺炎病毒多存在于唾液、鼻咽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
7.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低热)、盗汗、消瘦、全身不适及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三、传播途径
1. 传染源:主要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2.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3.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四、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搞好居住场所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预防流感等上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新鲜空气在室内流动起来才能减轻各种病原体在空气中存活的概率。
2.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等。研究证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要注意手的卫生,洗手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一个重要措施。
3. 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4.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5. 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到人群密集和拥挤的公共场所,易感人群外出时佩戴口罩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也是预防的关键。
6. 如果有发热、咳嗽、咳痰、流涕、头疼、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或到医务室就诊。要早发现病人、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7. 当明确传染病时,要及时进行治疗,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最好是分房隔离、限制活动,防止传染他人。
8. 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9. 对幼儿、年老体弱者等高危或易感人群可本着自愿的原则选择接种疫苗;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